——发掘地情宝库 传承华夏文明 近日,河南省重大文化工程项目《河南历代方志集成》捐赠仪式在国家图书馆隆重举行。这套大型文献由河南省人民政府立项,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主持编纂,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旗下大象出版社出版发行。 “国有史,邑有志。”中国自古就有注重修史修志的传统。绵延不绝地编修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,为中华文明代代相继、血脉相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地方志是记载某一地方政治、经济、历史、地理、物产、风俗、教育、人物等情况的综合性著述,是研究中华民族地域历史文化的主要文献资料,是了解中国各地自然资源、经济物产、政治社会、民俗民情的重要渠道。 “方志乃一方之信史。”河南历代方志作为全面、权威的地情资料文献,是完整记录河南历史,了解与研究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。河南省地处中原,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,历史上长期居于全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中心,也是中国方志起源、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,修志历史源远流长,方志文化积淀丰厚。河南历代方志涉及疆域、山川、风俗、城池、河防、户口、田赋、物产、学校、选举、名宦、人物、隐逸、仙释、方伎、艺文等诸多内容,有资料可考的900余种,现存约600种。这些典籍由于年代久远,保管不善,加之当时制印水平有限,有的成为孤本,有的典藏海外,有的已经佚失,因此亟待抢救、整理。 据悉,该《集成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,规模最大的河南旧志出版工程,以传承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,以现行河南省行政区划为依据,划分为省志卷、郑州卷、开封卷、洛阳卷、平顶山卷、安阳卷、鹤壁卷、新乡卷、焦作卷、濮阳卷、许昌卷、漯河卷、三门峡卷、南阳卷、商丘卷、信阳卷、周口卷、驻马店卷、济源卷等共19卷,汇编影印现存1949年以前历代编纂的河南通志、府(州)志、县志、乡土志586种,成书565册。 所收底本来自国家图书馆、天津图书馆、河南省图书馆、河南省档案馆、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、河南博物院图书馆、河南大学图书馆、郑州大学图书馆、郑州图书馆等馆藏,多为善本、孤本,以及珍稀稿本、抄本,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与学术研究价值。例如,省志卷所收明成化《河南总志》是河南历史上的第一部通志,与同时期的《山西通志》被誉为“志坛双璧”,民国影明成化抄本仅河南大学图书馆藏;明嘉靖《河南通志》全本在大陆仅河南大学图书馆有藏,结合黄河流经本地区的实际情况,在《河防》目中详细记述了黄河的历次变迁和治理情况,开创河南地方志“河防”目之先河;清顺治《河南通志》曾被定为全国纂修各省通志的样板,影响整个清代;清雍正《河南通志》体例完备,考订精详,传承有绪。另所收民国《河南通志稿》为河南省档案馆珍藏,卷帙之浩繁,内容之丰富,集河南通志之大成。全部档案资料约13万页,属首次公布、首次影印出版。该志含舆地志、经政志、矿产志、动物志、博物志、农产志、林业志、工业志、商业志、金融志、交通志、卫生志、民族志、礼俗志、艺文志、金石志、人物志等,兼及河南各县采访稿、各县概况调查、各县古迹资料等,是研究近现代河南政治、经济、历史、文化的重要资料。
|
声明: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时动、时动中国、时动信息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 |